2)第289章 评估体系的重新建立(二)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标的,倒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方法。”

  “……”

  王旭把所有二十多张纸条都念了一遍,很快,就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二十多张纸条中,鲜有相同的答案。

  每个人似乎都有着一个关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解,但却没有两个人对这东西的理解是一致的。

  “你们看,在座的有教授,有讲师,有学生。身份上有评委,也有被评选的人。我们都在争论是否应该给予国际先进水平的评价,但我们却连一个最基本的定义都没法做到一致,那就是什么是国际先进水平。”

  王旭解释着自己的观点,难得地严肃,这是一个他一直以来忽视的问题,很基本的问题。

  今天的偶然起兴,并不仅仅对大家是一个新鲜事,对王旭自己也是,他发纸条写定义的行为完全是临时起意的。

  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定义那个结论,明明给出那样一个评价,但是王旭却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给出的这个评价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一直讲究基础,自从做麦克风开始就在做各种的基础研究,但是突然他发现,自己好像忽略了基础的基础。

  那就是定义,你要做评价,给出一个评级,至少要说明你这个评级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这几个词汇出自于科技部于1986年颁布的一部指导性的意见,但是那份意见稿很少有人真的认真读过,里面也没有关于这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之类的名词的定义。

  “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样的描述更是后来执行过程中临时发明的,这样的评定又怎么可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呢。

  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化学纤维类产品千千万万,从聚乙烯,聚丙烯,丙纶,芳纶,各种高分子纤维简直数不胜数,那咱们评价的产品到底是和谁对比出来的?

  还有一个更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这次鉴定会评审的到底是什么,是这篇论文吗?不是吧,毕竟论文这东西应该是答辩会来评价的。

  是这种聚乙烯纤维吗?好像也不是,这种聚乙烯纤维本来市面上就有销售,水木化学系的教授只是把它做出来了而已。

  所以,评价的核心应该是这种新型的加工工艺,但是问题是在座的教授们并不知道国外销售的那些聚乙烯纤维的加工工艺到底是什么,那么怎么评价?

  这是王旭抛出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做鉴定会评价的到底是什么?这种填补国内空白的工艺,我们应该怎样做对比,和谁做对比,和哪个指标做对比。

  这一长串的问题,一下子问蒙了所有在座的教授们。是啊,大家都是这么评价的,但是这评价本身似乎就没什么客观可言。

  不是没对比,而是和国外的产品性能对比也都是集中在聚乙烯纤维本身的性能上,差不多的性能就说国际先进真的就合适吗?

  至于应该评价的加工工艺,你根本不知道国外到底用的啥工艺,你怎么比较?

  这次的鉴定会,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下结束了,每个参会的学者都带回去了一堆的问号。

  王旭也是一样,他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后世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是后世在做科技成果转化时已经不再使用鉴定会这种方式,但他却并没有真的了解新的评估方式。

  不过嘛,呵呵,九十年代有一个核心价值观,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摸不着石头怎么办,摸鹰酱啊。

  如果你不知道到哪里找答案,那就去找丑国,如果你在丑国都不知道答案,那就去找丑国军方,他们肯定有这些方面你的研究。

  所以,他干脆写了一封建议书,建议参考丑国军方的科技评估体系,重新建立华夏科技评估标准。

  这东西,他就只写了隐患,忧思,问题,和可能找到答案的地方,根本连一字一句自己的意见都没有表达,谁让他真的完全不会呢。

  ——

  (明天见)

  请收藏:https://m.ll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