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6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_十国江山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糊名法其实并不是杨骁的首创。

  此法创立于唐朝武则天即位初年,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称为糊名法。

  但是,当时并没有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

  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

  只不过,因为不再考虑考生平时的真实水平和道德表现,只重考试成绩不重品行,导致进士及第者也不一定是众望所归者的弊端。

  而从科举制度保证公正性的角度来说,糊名的优点是明显大于其局限性的。

  “吾皇圣明!”

  冯道和王溥都不约而同的赞了一句。

  “再者。”

  杨骁想了一下,又道:“朕认为,殿试光是选出一名状元郎,还不够。从今往后,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科举考试可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为县一级主考,考生考中后称‘秀才’。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州府一级主考,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

  “会试是在乡试之上,开考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则是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贡士,才有资格参与殿试,有成为进士或状元的可能。”

  “所有进士及第之人,皆为天子门生。”

  “……”

  听到杨骁的这一番话,王溥和冯道都不由得瞪着眼睛,愣了许久。

  杨皇帝这般,对科举考试的改革的力度无疑是较大的。

  他彻底完善了科举制度。

  “此番制科,可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还有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诺!”

  旋即,杨骁就拿起了御案上的策论试卷,阅览了一番。

  有两个人,是杨骁格外关注的。

  一個是李进,另一个就是李重光。

  且不说李进,那个名为“李重光”的少年郎,就不是泛泛之辈了。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李重光乃是南唐国主李璟的第六子,本名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词帝”李煜。

  这个时候的李煜(李从嘉)还是少年,不过十六岁,可谓是非常稚嫩的了。

  不过,他的文采非常了得,还工于书画,能通过大明的这次科举考试,也实属正常。

  杨皇帝把一些见识比较独到,才华出众的考生的文章,都看了一遍。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制科的前三名,就是李煜、冯伦和李进了。

  从各方面来看,李进是当之无愧的“状元郎”。

  但,杨骁却并不想钦点李进为新科状元。

  在杨皇帝看来,李进的性子太傲了,恃才傲物,虽有大才,却不谙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者是他不屑为

  请收藏:https://m.ll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